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“一朝春夏改,隔夜鸟花迁。”

2023年5月6日2时18分34秒,立夏节气至。

《历书》上说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

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立夏向来被认为是世间万物蓄满能量、即将加速生长的季节。

人们应根据节气变化,调节自己的饮食、作息和心态,顺时养生、以待夏来。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春深迟暮,夏日初长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称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

“假”是“大”的意思,是指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,到此时已经长大了。

人们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开始,立夏也被称为“春尽日”,由春到夏,日光渐燥,雷雨增多,炎暑将临。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不过,由于我国各地冷暖不同,入夏时间实际上也并不一致,若按气候学的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为夏季开始。

因此,立夏前后,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了夏季,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,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。

全国大部分地区,平均气温在18~20℃上下,正是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的仲春和暮春季节。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立夏·三候

立夏这个节气的历史十分悠久,早在距今2250年前的战国末年,就已经被确立了。

所以,从那以后,立夏就成了预示季节转换,划分四季中夏季开始的重要节气。

古籍中记载:“立夏之日,蝼蝈鸣。又五日,蚯蚓出。又五日,王瓜生。”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1.一候蝼蛄鸣

初夏时节,蛙类开始在田间池畔鸣叫、觅食。

蝼蝈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,随着蝼蛄的鸣叫,夏天的味道渐渐浓了。

2.二候蚯蚓出

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阳气极盛的时候,蚯蚓也出来凑凑热闹。

蚯蚓是喜阴的生物,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。

此时,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阳气极盛,蚯蚓也耐不住掘土而出凑凑热闹,迫不及待赶赴盛夏之约。

3.三候王瓜生

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,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,于六、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,人们采摘,并相互馈赠。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立夏·习俗

1.饯春迎夏:表达对丰收的祈愿

从古至今,人们都认为“立夏之时乃万物之兴”,立夏就是万物繁茂、走向兴盛的标志

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人们就创造了许多庆祝“立夏”的习俗。

那时候,人们把上古时期的五位贤君,分别尊封为青帝、赤帝、黄帝、白帝和黑帝,并设立了各种节日,来祭拜他们掌管着的天地五方和一年四季。

其中,青帝太昊(hào)掌管着东方和春季,而赤帝神农掌管着南方和夏季。

所以,在春末夏初的立夏时节,人们会举行一场隆重的“饯春迎夏”仪式,恭送青帝归去、迎接赤帝到来。

古时候的帝王们,则会在立夏这一天,率领文武百官,到国都南边的郊区,举办各种“迎夏”活动。

赤帝的专属色是朱红色,所以随从帝王出行的臣子们,也会身穿朱红色的礼服,佩戴朱红色玉佩,就连马匹、车旗都一律带有朱红色。

另外,宫廷里还会“立夏日启冰,赐文武大臣”,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,由皇帝赐给百官。
 
而寻常老百姓很难像皇帝和大臣们一样,给自己制作昂贵的礼服和披挂。
 
所以,和披红挂彩、祭天拜神的隆重相比,他们的迎夏活动,更加接地气。
 

百姓们会在立夏这一天,将朱红色的旗帜插在自家的门前窗口。

2.斗蛋游戏:家家户户煮个囫囵蛋
 
谚语称:“立夏胸挂蛋,孩子不疰夏”,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。
 
立夏这天中午,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(鸡蛋带壳清煮,不能破损),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,挂于孩子颈上。
 
孩子们便三五成群,进行斗蛋游戏,蛋分两端,尖者为头,圆者为尾。
 

斗蛋时,蛋头斗蛋头,蛋尾击蛋尾。一个一个斗过去,破者认输,最后分出高低。

3.立夏“称人”:祈求上苍带来好运
 
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
 
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
 
秤老人要说: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。”
 
秤姑娘说:“一百零五斤,员外人家找上门。勿肯勿肯偏勿肯,状元公子有缘分。”
 

秤小孩则说:“秤花一打二十三,小官人长大会出山。七品县官勿犯难,三公九卿也好攀。”
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立夏·养生
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
 

立夏养生,把握阳气生发,就是抓住健康命脉。

1.吃好三样,养阳补元气
 
①“送春”尝三新
 
“无可奈何春去也,且将樱笋饯春归。”
 
在立夏这一天,惜春的风雅人士,会备下酒席为春天送行,名为“饯春”。
 

而“饯春”宴上的主角就是“立夏三新”。

用新熟的樱桃、青梅和麦子,组成的传统“三新”,都是各地当季产出的鲜嫩物。
 
不仅都十分鲜嫩可口,而且都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,既能生津止渴,也能滋补阳气。
 

而这“尝三新”的习俗,不仅寄托了人们“告别春天、辞旧迎新”的美好期盼,还表达了人们对“滋养阳气,健康体魄”的追求。

②“迎夏”食时蔬
 
《莲生八戕》中说:
 
“孟夏之日,天地始交,万物并秀。”
 
立夏之后,阳气渐长,许多植被开始肆意生长。
 

这个时节的苦瓜、丝瓜、生菜、青梅、枇杷等时令蔬菜和水果,经过了春天的积蓄,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和纤维素。

口感和养分都已经达到最佳水平,不仅促进人体肠胃蠕动,还能平衡阴阳、提高新陈代谢。
 
所以,立夏时节,人们除了“尝三新”之外,还会采集这个时节中其他新鲜的蔬菜水果,祭祀祖先的同时,庆祝夏天的到来。
 

为感谢立夏所带来的生机,也为汲取养分来滋补自身。

③“补气”吃夏蛋
 
“立夏吃只蛋,力气大一万;立夏不吃蛋,上坎跌下坎。”
 
立夏时节,因为气温上升,人们常会感觉四肢疲乏、食欲不振。
 

用茶叶末、胡桃壳或其他香辛料煮制而成的“立夏蛋”,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并且还性平温和,既能补气虚,也能滋阴润燥。

“靠山吃山鲜,靠海吃海味”。
 
从古到今,勤劳智慧的人们,一直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应季食物,来养阳补元、迎接立夏。
 
2.喝好三样,养胃健脾气
 
当脾胃虚弱时,全身的脏器会受到影响,身体也无法得到滋养。
 

所以立夏之后,更要注重营养的摄入,补水清热、祛湿生津,达到“养胃健脾”的目的。

①喝“立夏茶”,补水清热
 
正所谓:“谷雨很少摘,立夏摘不辍。”
 
茶树在立夏时节会加速生长生,而茶农也因此加快摘茶的速度。
 
因此,立夏这一天,人们习惯收集左右邻居家的茶叶,约上亲朋好友,一起烹饮“七家茶”。
 

因为茶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,所以人们认为,在立夏喝“七家茶”,不仅能补充水分,还能消暑提神、避免“苦夏”。

②喝“立夏羹”,祛湿补气
 
“吃了立夏羹,麻石踩成坑。”
 
自古以来,立夏时节,民间都有吃“立夏羹”的习惯。
 
这是因为,中医学上认为,随着天气愈发炎热,人体的腠理也会逐步开放。
 

此时我们体内的阳气会发散出来,外面的湿热会趁机侵入。

而用五谷和红枣、银耳这些东西熬成的“立夏羹”,不仅有祛湿补气的功能,还有“应时耕作、不忘农时”的寓意。
 
所以,立夏喝“立夏羹”,既是养胃护脾的食补妙方,又是传承农耕文明的仪式。
 
③喝“立夏汤”,补充营养
 
俗话说得好,“立夏一碗汤,医生不用帮。”
 

立夏之后,天气会在短期内变得炎热、潮湿,新陈代谢越加旺盛的同时,肠胃也因气候变化,无法及时消化吸收食物,造成营养缺乏。

这个时候,喝一些用莲子、百合、小枣等熬制,口味清淡、营养丰富的“立夏汤”。
 
既可以生津止渴,又可以补充营养,可谓一举两得。
 
3.做好两样,养心立志气
 
《黄帝内经》曾强调:“肝主春,心主夏。”
 

中医上认为,自然界中四季的阴阳消长,和人体五脏功能的活动相互通应。

而夏季是“心”最为活跃的季节,所以,立夏养生,不仅注重养胃健脾、调节日常饮食,还要注重养心立志,调节我们的心态和作息。
 
①保持好心态,以克“暑伤心”
 
《医学源流论》说:“心为一身之主。”
 
立夏过后,越来越燥热的天气,会让人出现忧虑多思、易怒易躁等反应。
 

所以,这时候,我们更应静心安神。

保持心境平和的同时,学会遇事冷处理、放宽心态,调节焦躁情绪,保持情绪稳定。
 
多进行一些静心凝神活动,既能培养自我兴趣,还能练就平和心态。
 
②锻炼身体,以防“夏打盹”
 
俗话说:“春困秋乏夏打盹。”
 

立夏时节,人们会经常感到精神不济,出现四肢无力、疲劳犯困的现象。

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,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也保持强健的体魄。
 
而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,尽量避免高强度的剧烈运动;
 

在运动之后,多喝一些“立夏汤”来补充水分和营养。

愿你生如夏花,热烈绚烂

《莲生八戕》一书中说:
 
“孟夏之日,天地始交,万物并秀。”
立夏丨做好3件事,健康一整夏!

在立夏之后,万物就进入了生长后期。

冬天的小麦已经开始扬花灌浆,油菜也接近了成熟的阶段,所有夏收作物的丰收年景,就已经成了定局。
 
因此,立夏不仅充满了希望,更是见证了成长。
 
而在这个以“成长”为主题的节气里,奋力生长的,不应该只有万物,还有我们自己。
 
泰戈尔说“生如夏花般绚烂”,和经不住风雨的春花相比,夏花绚丽而坚韧。
 
既能受得住最热烈的阳光,又能经得起最狂暴的骤雨,然后迎来丰硕的秋天。
 

而我们的生命也该如此。

所以,我们也该随着世间万物一起,在这个最合适成长的立夏节气里,一起迎风生长、潜心学习。
 
让自己能像夏花一样,悄悄拔尖,然后开出绚烂的花朵、惊艳四方。
 
而这,便是立夏给予我们的最大意义。
 
风暖人间草木香,一笺清浅入夏来。愿你我可以同万物一起,以最好的姿态,畅享属于自己的“立夏”时光。
作者:admin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
发表评论